光纤卤钨灯光源是光学领域用于提供高亮度、宽光谱照明的传统设备,以卤钨灯为发光体,配合光纤实现光线传输,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、材料检测、显微镜照明、机器视觉等场景,如金属材料光谱检测、宝石鉴定、工业内窥镜照明,解决LED光源光谱范围窄、无法满足特定宽光谱需求的问题。
其工作原理基于“卤钨循环+光纤传导”:卤钨灯通过钨丝通电发热发光,灯内填充卤族元素(如碘、溴),形成“卤钨循环”——钨丝蒸发的钨原子与卤族元素结合,在高温钨丝表面分解,钨原子重新沉积于钨丝,减少钨丝损耗,延长寿命(使用寿命1000-2000小时);卤钨灯发出的宽光谱光线(波长范围350-2500nm,覆盖可见光与近红外)经聚光镜聚焦,耦合进入光纤,传输至目标区域实现照明;设备配备调压器,可调节灯座电压(5-12V),控制光强输出(调节范围10-100%),满足不同亮度需求。
结构设计上,
光纤卤钨灯光源侧重“高亮度+耐用性”。灯座采用耐高温陶瓷材质,耐受卤钨灯工作温度(灯壁温度≥300℃);反光杯为镀金材质,提高光反射效率(反射率≥95%),增强输出光强;机身采用冷轧钢板,表面喷塑防锈,内置散热风扇,防止设备过热(机身温度≤50℃);光纤接口支持多种规格,适配石英光纤(耐高温,适合近红外传输)与塑料光纤(低成本,适合可见光传输);安全装置包括过压保护、过流保护,防止电压波动损坏卤钨灯。
应用场景中,其宽光谱优势显著:光谱分析用于材料的吸收光谱、发射光谱检测,宽光谱覆盖满足多元素分析需求;宝石鉴定用于观察宝石内部包裹体、色带,不同波长光线可凸显宝石特征;工业内窥镜用于管道、容器内部检测,高亮度光线确保内部细节清晰可见;材料检测用于金属表面涂层厚度检测,近红外光穿透涂层,获取底层信息;科研领域用于光学特性研究,宽光谱照明为实验提供全面光环境。操作维护需注意:卤钨灯点亮时温度较高,禁止触摸灯座与光纤接头,防止烫伤;更换卤钨灯需待灯冷却后进行,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灯座破裂;定期清洁反光杯与聚光镜,去除油污、灰尘,防止光强下降;光纤需避免过度弯曲(弯曲半径≥50mm),防止光纤断裂;长期不用时,需取出卤钨灯,存放于干燥环境,防止灯座受潮。